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三十九、天堂里的富人和穷人
357.关于进天堂,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穷人能进天堂,富人不能;有的认为富人和穷人一样,都能进天堂;有的认为富人只有放弃财富,成为穷人才能进天堂;并且所有这些观点都能在圣言中找到证据。然而,在进天堂的问题上,那些区别对待富人和穷人的人并不理解圣言。就其内层而言,圣言是属灵的;但就文字而言,它是属世的;所以,那些仅照字义,不照任何灵义理解圣言的人,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尤其在富人和穷人的问题上。如,富人进天堂就像骆驼穿过针眼一样困难;穷人则因贫穷而很容易进天堂,因为经上说:
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你们的!(马太福音5:3;路加福音6:20-21)
不过,那些对圣言的灵义有所了解的人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知道,天堂是所有过着信与爱的生活之人的,无论是富是穷。下面我们会解释在圣言中,“富人”与“穷人”分别是什么意思。从与天使的大量交谈和来往,我蒙恩确切地知道,富人进天堂和穷人一样容易,没有人因富有而被关在天堂之外,也没有人因贫穷而被接入天堂。天堂里既有富人,也有穷人,而且很多富人享有比穷人更大的荣耀和幸福。
5576.“饥荒很严重”表由于属灵事物的匮乏所造成的荒凉。这从“饥荒”的含义清楚可知,“饥荒”是指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的缺乏(参看3364, 5277, 5279, 5281, 5300节),因而是指荒凉(5360, 5376, 5415节)。由于荒凉来自属灵事物的短缺,进而匮乏,所以“饥荒”也具有这种含义。在灵界或天堂,饥饿不是因肉体食物而饥饿,因为天使并不吃物质食物,也就是人在世上为肉体所带的食物。确切地说,这是因诸如滋养其心智的那类食物的饥饿。这种食物被称为属灵食物,在于理解何为真理,对何为良善有智慧的洞察。说来奇妙,天使被这种食物滋养。
这一点因以下事实而向我清楚显明:在天堂,死去的小孩子在聪明的真理和智慧的良善上接受教导后,就不再显为小孩子,而是看似成人;这一切取决于他们在良善与真理上的增长。天使以属灵食物为滋养也从这一事实向我清楚显明:天使不断渴望聪明和智慧的事物。到了晚上,也就是当他们经历他们缺乏他们所渴望的东西的状态时,与其它状态相比,这种状态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幸福。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只渴求和渴望新的曙光降临到他们身上,回到充满具有聪明和智慧的幸福生活中。
理解真理、意愿良善就是属灵的食物;凡反思这个问题的人也能看出这一点。当人在享受滋养肉体的物质食物时,若同时心情愉快,并谈论适宜的话题,那么滋养肉体的物质食物就会变得更有营养。这表明喂养灵魂的属灵食物与喂养肉体的物质食物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这一点从渴望以构成知识、聪明和智慧的观念来充实自己头脑之人的经历进一步明显看出来。他若被剥夺了这些,便开始感到难过和沮丧,就像遭遇饥荒的人那样渴望返回他的属灵食物,从而滋养他的灵魂。
属灵的食物滋养灵魂,犹如物质食物滋养肉体;如在摩西五经: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人活着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命记8:3;马太福音4:4)
一般来说,“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因而是指一切智慧的真理,尤指圣言;圣言是智慧观念的基础和源头。约翰福音:
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约翰福音6:27)
显然,这“食物”就是从主发出的智慧之真理。
由此也可知主在同一章所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翰福音6:55)
也就是说,主的“肉”是指神性良善(3813节),祂的“血”是指神性真理(4735节)。因为当主将祂的整个人身变成神性时,祂的肉无非是神性良善,祂的血无非是神性真理。必须明白,神性里面没有任何物质的东西;因此,在至高意义上,也就是当论及主时,“食物”指的是指向拯救人类的神性之爱的良善。这食物就是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所表示的:
耶稣说对门徒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约翰福音4:32, 34)
“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做成祂的工”是指拯救人类;成就这一切的神性属性就是神性之爱。由此可见“饥荒”在灵义上表示什么。
5886.“就是你们所卖到埃及的”表他们所疏远的内在。这从约瑟的代表和“卖”的含义清楚可知:约瑟,即他们所卖的那个人,是指内在(参看5805, 5826, 5827节);“卖”是指疏远(4752, 4758节)。“埃及”在此表示最低部分,如下文所述(5889节)。因为在记忆知识中间讲述某个主题,却没有对它的任何承认,就是将它抛到边缘,因而抛到心智的最后或最低部分。这也是当今人之内在的情形。诚然,这个主题存在于记忆知识中间,因为宗教教义提供内在人存在的知识。然而,这种知识却被抛到心智的最低部分,因为它得不到承认和相信;因此,它被疏远了,虽没有与记忆疏远,却与信仰疏远了。就内义而言,“卖”是指疏远信与仁的事物,因而疏远使得一个人成为内在教会成员的事物;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灵界没有诸如世上那样的买卖。相反,在那里,“买”表示将良善与真理变成人自己的,“卖”表示对它们的疏远。“买”也表示良善与真理的知识或认知的交流,因为“买卖或交易”表示对这些知识或认知的获得和交流(2967, 4453节);但在这种情况下,卖可以说是通过“银子”来完成的。
“卖”表示疏远,这层含义从以下圣言经文明显可知。以赛亚书:
耶和华如此说,我休你们的母亲,休书在哪里呢?我将你们卖给我哪一个债主呢?看哪,你们被卖,是因你们的罪孽;你们的母亲被休,是因你们的过犯。(以赛亚书50:1)
“母亲”表示教会;“卖”疏远。以西结书:
时候到了,日子近了,买主不可欢喜,卖主不可愁烦,因为烈怒已经临到他们众人身上。卖主的生命虽在活人中间,却不能得回所卖的。(以西结书7:12,13)
这论及“以色列地”,就是属灵教会;“卖主”表示疏远真理,巧妙引入虚假的人。
约珥书:
你们
将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卖给希腊人,使他们远离自己的境界。看哪,必激动他们离开你们把他们卖去的地方,我必将你们的儿女卖在犹大人的手中,犹大人必将他们卖给示巴人,卖给远方的人民。(约珥书3:6-8)
这论及推罗和西顿;“卖”在此也表示疏远。摩西五经:
若不是他们的磐石卖了他们,若不是耶和华使他们闭嘴。(申命记32:30)
“卖”明显表示疏远;“磐石”在至高意义上是指真理方面的主,在代表意义上是指信仰;“耶和华”是指良善方面的主。
由于“买”在灵义上是指为自己获得,“卖”是指疏远,所以在马太福音中,主将天国比作买卖人:
天国好像宝贝藏在田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田地。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极贵重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把它买下来。(马太福音13:44-46)
“天国”表示与人同在的良善与真理,因而表示与他同在的天堂;“田地”表示良善;“珠子”表示真理;“买”表示获得这些,并把它们变成人自己的;“变卖他一切所有的”表示疏远以前人自己的东西,因而疏远邪恶与虚假,因为这些是人自己的。
路加福音:
耶稣对年轻的官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路加福音18:22)
就内义而言,这些话表示人自己的一切无非是邪恶与虚假,必须疏远,因为这些事物,或说这类欲望和观念就是他“一切所有的”;然后,他将从主领受良善和真理,也就是“天上的财宝”。
这话与路加福音中别处所说的相似:
你们要变卖资财来施舍,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路加福音12:33)
谁都能看出,除了字义外,这些话另有含义,因为“变卖资财”会使自己沦为乞丐,使自己丧失进一步实践仁爱的任何机会,更何况人不可避免地将功德置于其中;而且天堂里既有穷人,也有富人,这也是一个不不变的事实。除了字义外,包含在这些里的其它含义如刚才所述。
由于“卖”表示疏远教会的事物,故规定了以下律法:
从被掳的女子中所娶的妻若不讨人喜悦,就要由她随意出去,决不可为银钱卖她,从她获利,因为你玷污了她。(申命记21:14)
“从被掳的女子中所娶的妻”表示外来的,而非来自正统的真理,然而这真理能以某种方式与存在于人里面的教会良善联结;然而,这真理若在许多方面不一致,就会被移除或分离,但不会被疏远,因为它已在某种程度上与那良善联结。这就是该律法的灵义。
还有这条律法:
若发现人拐带以色列人中的一个弟兄的灵魂,在他身上谋利,卖了他,那贼就必处死。这样,便将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申命记24:7)
“拐带以色列人的贼”表示那些为自己获得教会真理,不是以照之生活,因而发自内心教导它们为目的,而是心怀利用这些真理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意图之人;经上说“他就必处死”表示这样一个盗贼会受到诅咒。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